“这玻璃罐里的微藻,半年前每升才产10克,现在能到200克以上,成本还降了一半!”在杭州西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张虎博士指着涌动的绿意,语气里满是自豪。作为浙江省2025年“科技副总”中的一员,他不仅帮企业突破了微藻高密度培养的行业难题,更成为高职院校教师“跨界”服务产业的典型——要知道,在职业教育领域,能被企业正式聘任为省级科技副总的教师寥寥无几。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却接连涌现出多位颇具行业认可度的“双师型”人才。这背后,正是学校构建的教师发展创新机制在持续释放活力。

张虎博士开展实验工作
从“科技副总”看制度探索
两维发展标准架起产教“连心桥”
“以前教师发展缺乏清晰标准,去企业服务怕影响职称晋升;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没有明确的身份认定——‘两维发展标准’‘产业教授’选聘机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学校人事处负责人介绍,“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制度创新’。”近年来,学校构建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级晋升”与“专业能力成长”双维度标准,将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同时设立“产业教授”选聘通道,让校企人才流动有了“制度指南”。
在此支持下,“科技副总”的道路走得更扎实。按照“专业能力成长”维度要求,教师在企业的技术攻关成果可作为科研业绩;而“职务职级晋升”维度则将此类社会服务经历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
同样因此而明确了履职方向的还有省级“产业教授”盛华栋。作为浙江方圆检测集团的正高级工程师,他长期被学校聘为“产业导师”并入选2025年浙江省“产业教授”,“两维标准”及聘任履职协议为其明确了职责:每年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课程教材建设,牵头1项联合课题等。去年,他主导的“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课题,帮助企业提升40%检测效率,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还联合开发6门校企合作课程,推动专业群与企业建立“双向嵌入”合作模式。

盛华栋教授进校开展讲座
为让标准落地,学校还配套“五方供需对接机制”——政府搭台、高校出才、企业提需、科研机构支撑、行业协会认证。2024年以来,通过该机制,7名教师获聘校级‘科技副总’,16名企业专家获聘校级“产业教授”,186名企业专家进校授课,校企联合攻关技术难题67项,真正架起了产教融合的“连心桥”。
从分层培育看成长赋能
五航递进模式勾勒教师队伍建设“路线图”
“‘科技副总’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师队伍定制化的培养路径规划。”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始终把‘人才强校’作为核心战略,构建了一套全周期培育体系,致力于打造多维度、系统化的人才发展支持体系。”
“新教师怕没人带,骨干教师怕没突破,高层次人才怕没平台——‘五航递进模式’就是要给不同阶段的教师画好‘成长路线图’。”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根据“两个维度”标准构建“新教师启航、青年教师护航、骨干教师续航、专业带头人领航、高层次人才引航”的五级培养体系,配套5项管理制度,实现“一人一策”精准培育。
新教师唐贵珍的“启航”经历颇具代表性。2021年入职后,学校为她匹配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的龚恕副教授作为“一对一”导师,从备课技巧、实训设计到课堂管理全程指导;按照“启航”阶段要求完成教学技能学习和规划,纳入“专业能力成长”维度考核。“有了导师带教和明确目标,我入职没多久就能独立开展了实训课程,近两年陆续获评校级优质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智慧课程等。”唐贵珍说。
为精准匹配培育资源,学校还搭建数字化教师诊改平台,以“标准—目标—评价—改进”闭环流程,动态生成教师个人发展雷达图与专属画像,实现短板精准定位与周期性递进提升。平台上线之后,累计为436名教师制定个性化方案,推动教师参与企业服务,“五航递进”的人才培育效应凸显——近三年来,学校培育校级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90余名,教师获省级以上人才称号12人次。

学校举办新教师“启航”培养工程
从“多跨协作”看人才服务
五力提升工程筑牢教师发展“生态圈”
走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5层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500平方米的空间内集学术交流、培训研讨、生活服务为一体,微课教室、茶艺室等八大功能区错落分布。自建成以来,这里已举办“经贸讲坛”等活动2500余场次,培训教师4万余人次。
这样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正是该校教师人才队伍“五力提升工程”的重要实践。“‘五力提升工程’就是要从‘教育教学、双师素质、团队创新、国际合作、兼职教师’五个维度,为教师打造全方位成长生态,让教师‘能成长、愿成长、长成才’。”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聚焦教学基本功,通过分层分类培训研修夯实教师教学根基;双师素质提升工程依托“百师百企”计划,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团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组建教学、科研等四大类团队,推动教师在跨界协作中实现能力跃升;国际合作能力提升工程以“送出去+输出去”模式,选派教师赴海外研修,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输出优质教学资源;兼职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创新“1+N”结对模式,实现校企人才共育。五大工程协同发力,助力教师在“教学—科研—产业”循环中精准成长。
如今,“两维发展标准+五航递进模式+五力提升工程”的系统化教师发展机制已结出硕果: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5%以上,建成国家级团队(工作室)2个、省级团队(工作室)12个;近三年,教师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94项,成果转化带动企业新增产值8000余万元;越来越多的经贸教师成为“教学能手+产业专家”,书写着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答卷。

学校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工作坊
(原文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291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