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浙里优学”教育主题采访活动在杭州启动。此次活动以展现教育系统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办好⼈⺠满意教育的生动实践为背景,深度宣介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和“人工智能+教育”情况。
在媒体见面会上,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鲍铁虎介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紧扣省委“132”总体部署,在试点先行、资源供给、政策体系、经费保障、托育质量等方面下功夫,截至目前,全省托育教育一体化幼儿园占比达57%(提前完成了年度50%的工作目标),在托幼儿6.67万人,占全省适龄幼儿的17.42%,幼儿园托班开设率和入托率均位居全国前列。后续,我省还将进一步深化试点引领、加快适托化改造,统筹推动托育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真正把“幼有优托”建成群众可感可及、暖心放心的惠民工程。
高等教育处处长蓝邓骏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改革,需要从教室、教师、教材、教法、教管等系统发力。目前,我省立足高水平和应用型两个类型高校,面向人工智能紧密型专业、理工农医类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分层分类建设“通识普及—专业深耕—交叉创新”三级课程体系;1000余人次教师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参与全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骨干师资研修;按照“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模式,建立浙江省人工智能学院,重点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多措并举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全链条的深度融合。
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胡小杰介绍,我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坚持应用导向、试点先行,构建“改革探索—区域普及—场景应用”的多层次、递进式试点矩阵,聚焦“教、学、研、管、评”典型场景,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路径。目前,我省已构建起多路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衔接有序的教育内容体系;打造一体化学习平台,惠及全省52万名中小学师生,推动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模式变革,赋能学生个性化成长;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研究一体化支撑体系,全省80万中小学教师完成线上专项研修培训,为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奠定人才基础。
会后,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社等16家媒体的22名记者将开启为期3天的集中采访活动,前往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新民小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市第十幼儿园通泰园区、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温州市第五幼儿园江山云起园区等7所学校进行现场采访,了解我省在“人工智能+教育”、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实践。





